鄭和
|
航海家、外交家、宦官
|
四品內官監太監
| |
國家
| |
主君
| |
族裔
| |
初名
|
馬和(一作馬三保/馬三寶)
|
別名
|
حاجی محمود شمس الدين(波斯文)
|
通稱
|
三寶太監
|
法號
|
福吉祥
|
出生
| |
逝世
| |
墓葬
|
鄭和(1371年-1433年),原姓馬名和,小名三宝,又作三保,雲南昆陽(今晉寧昆阳街道)寶山鄉知代村人。中國明代航海家、外交家、宦官。穆斯林太監鄭和的一生,是中國明成祖時期海洋擴張政策「最驚人的展現」。
朝庭及外交政治背景
1. 商人遊說團體,希望明朝海軍力量為印度洋中國人經商提供支撐;
2. 支持帝國主義遊說團體,希望恢復元朝的帝國侵略擴張,這和儒家以德服人的價值對立;
3. 佛教遊說團體,希望政府經費投入其他計劃,而非落入反宗教或士大夫。
成就明成祖的海上大業
鄭和是回族人,其波斯名為Hajji Mahmud Shamsuddin(حاجی)),六世先祖赛典赤·赡思丁(Sayyid Ajjal Shams al-Din Omar)是元朝初期来自中亚的色目贵族,是布哈拉国王穆罕默德的后裔,曾任云南行省平章,后追封为咸阳王。
曾祖父伯顏(Bayan)在元大德十一年(1307年)任中书平章,曾祖母馬氏。祖父哈只米的纳,祖母溫氏。父亲原名米里金,汉名馬哈只(马姓是汉化的阿拉伯语“穆罕默德”),袭封滇阳候,母溫氏。族人自称咸阳世家。
下西洋前夕,明成祖有意选派郑和领兵出洋,曾征询袁忠彻,袁回答:“三保姿貌、才智,内侍中无与比者,臣察其气色,诚可任。”“遂令统督以往,所至威服。”
信仰
鄭和是回族人,但同时信仰佛教,明史专家吴晗先生指出,由於南洋的许多国家,伊斯兰教和佛教为主要信仰,明朝政府选派回教徒“可以减少隔阂,办好事”,而當時下西洋的随行人员中信奉伊斯兰教信徒有马欢、郭崇礼、西安羊市大清真寺掌教哈三、泉州蒲寿庚后裔蒲日和和泉州清净寺伊玛目(教长)夏不鲁罕丁的次孙夏文南等。
伊斯兰教
佛教
郑和是道衍和尚菩萨戒弟子,自称:“大明国奉佛信官内官太监郑和,法名速南吒释,即福吉祥。” “大明国奉佛信官内官太监郑和,法名福吉祥。谨发诚心施财命功,印造大藏尊经一藏,计六百三十五函,喜舍于云南五华寺,永远长生供养。”下西洋途中,郑和每逢佛教国家就向寺院布施财物。
道教
自身角色認定
鄭和自身角色認定,有世界史學者認為,是結合了帝國擴張、貿易促進及知識拓展,如其死前一年1432年所立的石碑題文,除了有擴張宣稱「皇明混一海宇,超三代而軼漢唐,際天極地,罔不臣妾。」亦有對商人和地理學家的敬重語:「其西域之西,迤北之國,固遠矣,而程途可計。」
郑和航海生涯,始于永乐元年,先是出使暹罗,永乐二年出使日本,年底会朝复命。跟着是奉敕七下西洋。前后共出洋九次。
鄭和出使暹羅國
鄭和出使日本國
1405年日本王源道义遣使,献上在壹歧,对马等岛所俘获的倭寇;乃命来使按其本国法处置,令一人生火,将倭寇上蒸籠蒸杀。明成祖嘉奖源道义勤诚,遣鸿庐寺少卿潘赐,内官王进等赍玺书冕服,赐日本王,令十年一贡。
有人對「鄭和出使日本」的真實性存疑,尤其是「水師10萬到日本」的說法。
鄭和下西洋
每次都由苏州劉家港出發,一直到1433年(明宣德8年),他一共遠航了有七次之多。最後一次,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時,在船上因病過世。民間故事《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》將他的旅行探險稱之為三寶太監下西洋。
拜里迷蘇剌曾親自往中國朝貢,使其在麻六甲沼澤地的據點成為日漸富庶繁榮的商業中心。
第一次下西洋
第二次下西洋
第三次下西洋
第四次下西洋
永乐十一年十一月(1413年11月)出发,随行有通译马欢,繞過阿拉伯半島,首次航行東非麻林地,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(1415年8月12日)回国。同年11月,麻林迪特使來中國進獻“麒麟”(即長頸鹿)。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。
第五次下西洋
第六次下西洋
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(1421年3月3日)出发,往榜葛剌(孟加拉),史載“於鎮東洋中,官舟遭大風,掀翻欲溺,舟中喧泣,急叩神求佑,言未畢,……風恬浪靜”,中道返回,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(1422年9月2日)回国。永樂二十二年,明成祖去世,仁宗朱高熾即位,因經濟空虛,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。
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(1431年1月)从龙江关(今南京下关)启航,開始返航后,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(1433年)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,遺體埋葬於古里,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,宣德八年七月初六(1433年7月22日)返回南京。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。
督修南京皇宫寺庙殿宇
- 永乐十年,郑和任南京监工官,奉帝命重建南京大报恩寺。
- 朱瞻基继承帝位,有意将国都从北京迁回南京,于1425年敕 令南京守备太监郑和修理南京宫殿。宣德元年(1426年),南京守备太监郑和等上奏,“天地坛,大祀门并门廊、斋宫、山川坛殿廊、厨房库,已经朽坏,请加 修理”。帝喻:“祀神国之大事,真寺宇皆当完固,况山川坛郊坛尤重。令其南京工部发匠修理。大祀诸殿,当用香楠等大材,请取四川湖广采者用之”。
- 宣德三年(1428年),帝敕郑和等,命南京大报恩寺务“俱限今年八月以里,都要完成,迟误了时,那监工的都不饶”。南京大保恩寺有金刚殿、左右碑亭、天王殿、佛殿、观音殿、法堂、祖师堂、伽兰殿、藏经殿、轮藏殿、禅堂、三藏殿和九层阿育王塔等建筑。建成后帝敕太监尚义、郑和、王景弘、唐观、罗智等:“南京大报恩寺完成了,启建告成大斋七昼夜,燃点长明灯。
遺跡
南京天妃宮
· 南京天妃宮在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到南京後建造,有近600年歷史。1937年日軍佔領南京,南京天妃宮全部建築被毀,蕩然無存。為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,南京市在2004年7月開始重建天妃宮,2005年5月3日,天妃宮落成,5月4日對外開放。
· 郑和墓位于南京南郊牛首山麓,经修整后完全保留了原有的历史特征和穆斯林葬仪的习俗、规格与风貌,墓园下有28级台阶,象征郑和航海28年,每个平台7级台阶,象征他七下西洋,此外还建有碑亭和“南京郑和墓史料陈列馆”。牛首山郑和墓可能是衣冠冢。南洋华侨传说,郑和葬在印度尼西亚爪哇三宝垄。
郑和北京故居
郑和收长兄之长子为嫡后,迁居南京三山街一所大宅[37][38],为记念先祖,名之为“马府”;马府原有房屋72间,但在太平天国战争中被夷为平地。\1983年考古学家在南京太平公园(旧称马家花园)出土郑和府第遗物,有龙泉窑瓷器、宜兴紫砂、景德镇青花等。
太倉天妃宮「通番事跡碑」
長樂天妃宮與「天妃靈應之記碑」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